韵书
𥰙 𠠍 𢤂 𠻗 𣮉 𦃇 𩧋 𥌛 𩌃 𢾁 𨵈 𩇯 𤪌 𧡺 鬿 𧰙 𪘫 𤇴 𢓡 㺿 𧋘 𥉘 𧡨 𦉈 𨛬 𡖂 𦝢 𢜽 𧢦 𧝋

去声作阳平声

𥝈 𥳊 𦒎 𨘇 𢈶 𢖫 羿 𥰰 𩊒 丿 𤤺 𢘽 𡢖 𢢞 𢰂 𧫚 𩪧 𩍘 𤹝 𣖾 𥉆 𥉻 𩥉 𤫝 𨿠 𢄢 𩏚 𠭥 𢴨 𥄔 浿 𣨶
繁体或异体字:饑飢
拼音:jī  韵部:支、微

〈名、动〉
    (形声。从食,幾(jī)声。本义:荒年,五谷无收)
  • 同本义
    • 饑,谷不熟为饑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• 五谷不熟谓之饥。——《墨子·七患》
    • 降丧饥馑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雨无止》
    • 尝大饥,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
    • 凶年饥发,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    • 四时不出,天下大饥。——《淮南子·天文》
    • 今山东饥馑,人庶相食。——《汉书·翼奉传》
  • 又如:饥荒;饥馁(饥饿);饥时得一口(紧要处得人救济,恩德深厚);饥氓(逃荒的人);饥岁(荒年)
  • [动]:通“飢”。吃不饱,饿

〈名、动〉
    (“飢”与“饑”的区别在于,“飢”指肚子饿,“饑”指饥荒。在先秦不相混同,到后来才逐渐通用。“飢”、“饑”现在均简化为“饥”)
〈动〉
  • 吃不饱
    • 飢,饿也。从食,几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• 可以乐饥。——《诗·陈风·衡门》。笺:“饥者,不足于食也.”
    • 家有常业,虽饥不饿。——《韩非子·饰邪》
    • 或受之饥。——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    • 军兼以饥疫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  • 又如:饥火(饥饿难忍,如火烧于腹中);饥殍(饿死的人。同饿莩);饥驱(为饥饿所迫,出外奔波谋生);饥火中烧(饥饿难忍。如火烧于腹中)
  • 通“饑”。荒年,五谷无收
    • 饥岁之春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    • 比年不登,人用饥匮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奋传》
  • 古国名
    • 西伯饥国,灭之。——《史记·殷本纪》